7月24日訊“百姓大舞臺”民間文藝匯演、“網紅”直播帶貨、便民菜市場、人防宣教之窗、公益電影放映區、兒童活動區、健身區……我市人防避暑納涼場地內的這些特色元素,讓群眾在納涼的同時還能享受歡樂。我市人防工程由起初的夏季避暑納涼場所逐步變為現在的百姓生活服務平臺,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新亮點。
為加強對我市人防系統為民辦實事工作的領導,提升人防部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特色水平,7月24日下午,省人防辦主任楊玉貞和宣傳部部長楊峰先后來到佛慧山人防工程和緯十二路人防工程,調研我市利用人防工程開展避暑納涼、群眾性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
近年來,市人防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人防優勢,積極整合人防資源,加快實施人防公益便民工程,深入推進人民防空工程平戰結合工作,堅持人防建設與服務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及創城工作相結合,深入推進平戰結合使用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把利民便民惠民作為人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聽民意、問民需、解民憂、惠民生,積極推動人防工程平戰結合使用從“商業化時代”走向“公益性時代”,努力做到支持經濟有保障,服務民生有平臺,展現“創城”有陣地,讓市民群眾從人防事業發展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在馬鞍山路、槐蔭廣場、緯十二路等人防工程內引進一批便民服務市場,不斷滿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贏得群眾的點贊。
據了解,我市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面積由去年的8.5萬平方米增加至今年的10萬多平方米,涉及市區兩級人防部門管理的7處人防工程,初步打造成集“人防宣傳教育、休閑娛樂、體育健身、文化演藝”為一體的人民防空平戰結合綜合服務體。我市以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為定位,引導人防工程平戰結合從過去為市民提供以商業配套為主的傳統業態,轉向立足民生、突出公益、避暑納涼、文化搭臺的新型模式,著力推進避暑納涼提質增效,在保證面積、增強特色、提升服務方面實現新突破。